工地文化

您的位置:首 页> 党的建设 >

位置:首 页> 党的建设 >

用青春拥抱明天



发布时间:2010-05-06 12:00:00   
管理员
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2010-05-06

  青春热情如火,激荡飞扬;青春无限美好,充满希望。

  他们怀揣美好与希翼挥戈而来,他们将激情和梦想接力传承。来到这,他们或许会失去很多,难以看见闪烁的霓虹、繁华的都市、时尚新颖的帅男靓女、车水马龙的闹市、喧嚣的人群,这一切将在荒凉的沙漠、飞沙走石的戈壁、令人窒息的高原、在贫穷落后的山村里数着岁月;拥着孤裘冷被,揣着寂寞、抱着依稀的月明独眠;听着蛙声、风雨声、雷鸣声、大自然的一切原声独自黯然垂泪。但他们来了,义无反顾,将满腔的青春赤诚留在了这里——中交一公局兰渝铁路四分部。和着微风轻轻的吹拂,沙沙的梧桐树叶声响,盛夏来的蝉鸣,听他们娓娓的道来,是歌、是诗、是心灵深处的独白……

  “流淌着的岁月像极了一首歌,复杂多变的音色指引着我向那些未知的领域迈进,在这里,每一天迎着日出而作,伴着日落而息,沐浴猩红的晚霞,触摸龟裂的树干,遥听画眉的歌唱,近闻悠悠的麦香。记忆中,仿佛只是昨日的某一个瞬间,我来到了这里,我像一只鸟儿一样来到了属于我的田地,像一尾鱼儿一样游嬉于我的小溪。”

  面对着荒凉和陌生,他们并没有露出惊惧与茫然;而是一种无畏和一种坦然面对的勇者风范。谁说80后是垮了的一代!他们用行动表白,用诗一样的语言唱响心中的歌,将梦想和希望点点播洒在钢筋和水泥之间,播洒在两条无限延伸的平行线里。

  是的,他们每天的日出、日落都在深山迎来送往,但他们的希望却像种子在生根发芽;他们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数着星星、凝望月缺月圆;他们在繁华与荒凉间架起金色的桥梁,将繁荣和希望传递;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在现实和梦想之间铺就平坦大道,将几代人的艰辛付出汇聚成海。

  是的,他们在这里就像鱼获得了水一样的欣喜与快乐,自在生息;像耕牛拖着犁铧划破土地时闻着散发清新的泥土味时的兴奋与激越,奋蹄翻飞;更像是觅食的小鸟发现美食的愉悦欢畅;落日的余晖、风清月明的夜晚、寂寥广阔的原野、寂静孤独的窗前背影,就像是散落的一幅幅画卷。

  极其平淡的清晨,充满朝气的脸,米黄色的工装,白色的安全帽构成了兰渝铁路工地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年轻的身影在移动,一条长30公里的兰渝铁路线在他们身后腾起,矫若游龙。两道风景线竞相辉映,将川渝大地衬托的更加壮丽秀美。

  多少风里的撕博,多少雨水的润浸,多少冰雪的交融,多少泪水的洗涤,多少人心血的浇灌,多少不眠的夜晚……太多的太多的付出;他们无暇顾及身边悄然流逝的春色,来不及闪躲汹涌而至的炎炎夏日,埋头专注将无边秋色抛诸脑后,猝不及防迎来白雪皑皑的冬日,才知道原来又过了一年。

  或许不经意间在工地就可以碰到他们在路边手拿计算机旁若无人全神贯注演算的画面,或许是背着仪器挎着背包和你迎面而来对视而望莞尔一笑点点头又将仪器架设,或许看见他们摊着图纸指指点点热烈讨论争得面红耳赤直至“江山落定”的欢颜,或许遇到他们战战兢兢爬上高大的桥墩在风里使劲呐喊“往左一公分”“往右靠五毫米”的粗犷豪放。

  或许有人说他们傻,不理解他们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要来这穷乡僻壤受苦受累;或许有人对他们的选择嗤之以鼻不以为然,鄙视白眼;但他们却说“这是我的专业,是我儿时的梦想”为追求梦想而活,“值”。

  或许飞驰的列车带走了他们的青春韶华,或许两条平行线的延伸耗尽了他们一生,或许高山、峡谷、桥梁、隧道吞噬了他们的全部,他们不再年轻,但他们无悔!

  一抹夕阳将大地渲染得通体透红,余晖下的篮球场里他们健步如飞,上下翻飞跳跃你争我夺的进行着比赛,青春的汗水在球场里肆意流淌;羽毛球的飞舞就像是一只白色的小鸟在他们之间来回不停,通红的脸颊将青春的活力一览无遗;乒乓球台边的酣战如火如荼,白色的精灵张扬着激情轻轻吟唱;“年轻真好”!

  夜落了下来,远处的工地现场施工如火如荼、灯火点亮旷野耀如白昼,拉长的身影异样高大;浑黄的路灯将路旁的白杨照得隐隐绰绰,办公室不息的灯火里,他们专注的将一个组又一组枯燥的数字输入电脑、伏案学习,让背影定格在漫漫长夜清晰隽永。

  月光清凉如洗,山野寂静无声。神密茂盛的白杨林,欣长硕大的机械,如流穿梭的车辆,耀眼闪烁的电弧光,熙攘的人影,唯这里灯火一片。
他们,就是中交一公局兰渝铁路四分部的年轻技术人员,用青春拥抱每一个黎明的青年人。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