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学习“梁家河精神”和“时代楷模”张黎明活动引向深入,公司开展“一线好党员”宣传活动,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让最基层的优秀党员从幕后走到台前,让党员的榜样力量更加彰显,让“当先进光荣,做奉献自豪”的导向更加明确。
第一期-张国梁
![](https://www.fheb.cn/uploadfile/2024/0510/6eb202420f318c.jpg)
1991年生
2012年入党
201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进入七公司
现任珠海鹤港高速四标测量队队长
他,看着一起工作的同学、同事先后离开了工地,选择环境相对舒适、生活相对丰富、工作相对轻松的城市生活,也曾动摇和徘徊,但是,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党员,他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人不能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眼前的辛苦和付出终会得到回报,施工一线的工作生活经历只会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为以后的谋事立身积累宝贵财富。
毕业之初,他选择了条件最为艰苦的重庆万利高速,因为大部分同学都不愿意离家太远,也不愿去偏僻的山村里,但他觉得,工作要从难到易,生活要先苦后甜,从艰苦的地方开始锻炼,以后才会越来越容易。他选择了从一名桥梁现场技术员学起,带着对工作的热爱和路桥事业的追求,他义无反顾的投身到工作中,爬山涉水、披星戴月、高温酷暑丝毫没有减少他工作的热情。求知欲和上进心驱使他不断的学习,从规范里、从图纸上、从与工人的谈话中,“上学时想看桥梁如何从图纸中走出来,变成现实。”现在,他想让这个理想快点实现。
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持,就算是再艰苦的环境,也会变得充满诗意。面对环绕着的大山、炙烤搬的炎热气候和枯燥单调的一线生活,他写道:
千里征战万利路
重走蜀道难
热血奔腾酬壮志
豪气贯群山
酒意浓时忆远亲
孤寂任凭栏
家中二老如相问
温饱不觉寒
待到思念汹涌时
执笔诉平安
万利路的两年坚守结束后,他从一个小山村到了珠海的一个小渔村,虽然没有了大山的阻隔,但炎热的气候有增无减,沿海地区的紫外线强度大,很容易将人晒伤。同时,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去测量队,一个更加辛苦的岗位。之前的测量员都先后离开了,到测量队第一天,队长就对他说:“怕吃苦就不要干测量!”他坚定的答道:“不怕!”这一天,他跟着队长在工地跑了一天,晚上洗漱的时候感觉脸和脖子疼,队长看到后,问他:“是晒爆皮了,还干不干测量啊?”他依旧坚定的答道:“干!”在这之后,他和队长一样,被晒爆的皮陆续的换了两层。
在一次红线放样过程中,需要将旗杆插在藕塘中,面对未知的区域,他毅然穿着水叉,拿着仪器和旗杆,走进了藕塘中。前面的几个旗子很顺利,但到达藕塘中间插完最后一个旗子时,他已体力不支,双脚陷入淤泥中无力拔出,几番挣扎后,双腿也被淤泥紧紧包住,此时恐惧席卷而来。
队长很快拿着两根木棍向他靠近,安慰他安静的休息一会。等恢复了体力,他徒手把包裹着腿的泥挖开,艰难的拔出一只脚,然后用木棍撑着,马上又挖另一条腿的泥,因为挖出的泥很快就会流回来。
经过几次的挖泥和挣扎,他终于爬出了淤泥,身后留下的泥坑很快被回流的淤泥掩盖,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他边走边爬上岸,瘫躺在地上。队长问他:“还干不干测量啊?”他闭着眼睛用力的答道:“干!”从那以后,队长再没有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跟在队长后面,走遍工地的每个角落。
面对被炙烤的施工现场和随时会来的暴雨,他写道:暴雨
它呼喊着
喊来了豆大而密集的雨滴
如千军万马
它们奔向河沟和鱼塘
还有初生的荷叶
它们也奔向舞动的机械
以及渺小的我
暴雨
它嘶吼着
吼来了雨滴冲锋的号角
像攻城拔寨
它们攻占球场和草坪
还有没收的衣服
它们也攻占了施工现场
仓惶逃避的我
如今,他带着老队长的教导和信任,担任项目测量队长,有了更多的责任感,他说,选择了施工一线,就是选择了平淡和枯燥,选择了测量工作,就是选择了奔波和艰苦,他会带着队长的那句嘱托“怕吃苦就别做测量人”,同其他施工一线的平凡的建设者一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栉风沐雨,默默奉献,继续当好工程施工的“眼睛”,为现场施工指引方向。(曲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