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2018-10-18
|
岁月匆匆四十年,犹如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40年,祖国在富强,我的家乡也从“煤城”发展蜕变成了“美城”。
我的家乡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最年轻的地级城市——七台河,它素有“煤炭之都”、“中国短道速滑之乡”之城。作为一个以煤炭和木材加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城市里有一半的人都是在围绕“煤”生活,爸爸在煤矿上班,爸爸的朋友在矿务局,同学的爸爸在洗煤厂……煤炭给我的家乡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这个城市,可是也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塌陷、污染等生活环境问题。
小时候,走的路充满“陷阱”。我居住的地方就是矿区所在地,出门都是土路,拉煤车一驶过,掀起一路尘土久久不散。道路低洼处积满脏水,垃圾遍地。记得小时候有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一进七台河,稀泥没脚脖儿;没有房子可以过,没有靴子不能活。”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家乡人民的生活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政府紧跟时代步伐,将原来的土路改造为水泥路,市区主干路进行拓宽和路面升级,平坦的大路多了,坑洼的小路没了,人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了。
小时候,家是个“危险”的地方。过去沿街的商铺都是脏兮兮的,站在路口放眼望去,一大片红砖土瓦垒砌的低矮平房拥挤在一起,其中一件土坯房就是我的家。因为地处矿区,我们的家就在煤矿上方,地下不断地采矿,渐渐被挖空了,周围很多家中都出现了房屋下沉、墙面、地面断裂等情况。自2010年开始,政府开始对我家所在的街道沉陷区开展搬迁改造治理工作,新建居民楼改迁老区居民住房,新修建多个居民区,其中北岸新城小区是目前七台河甚至是黑龙江最大的居民楼住宅群,有500多栋,据说仍在扩建中。邻居们终于告别了煤炉子、木栅栏和土房子,兴高采烈地搬进了整洁明亮的楼房。小区内公共交通、社区医院、中小学校、文娱广场等配套设施齐全,大家的业余活动也从喝茶打牌变成了跳广场舞、刷朋友圈,每到夜晚一排排路灯与星星一起,为夜间行人车辆照亮行进的路。
小时候,公交车是个“可怕”的存在。那时候想去一次市区要步行三十几分钟后,再挤一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初中一年级,我第一次跟着妈妈去了市区,好不容易走到了车站,等了两趟车妈妈才带着我灵活地调整自己的位置正好停在车门旁边幸运地挤上了车,可是挤上车我才知道原来这才是“噩梦”的开始。车厢内弥漫着形形色色的气味,已分辨不出究竟源头是哪里;脚下感觉已经没有落脚的地方,但是乘务员还是能再拽几名乘客上来。据说当时公交车都是分包给了职工,一趟运行下来乘客越多他们赚的越多。“羸弱”的汽车载着乌泱泱的一车乘客,颠沛地行驶了1个多小时,终于把我和妈妈送到了目的地,在被“推”下车的后,我看着颤巍巍的汽车驶离,感觉下一秒它就要不堪重负倒下去了。
近年来,从冒黑气的汽油公交到环保的纯电动公交,从久等不至到现在每三至五分钟发一趟线路车,政府不断健全公交网络、改善公交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现在站在公交站点,几分钟就可以乘坐到你等的线路车。
改革开放四十年,时间是最客观的记录者,而我们是最直接的见证人。四十年来,家乡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不得不赞叹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希望我的家乡明天会更好。( 屈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