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2022-01-17
|
四川九绵高速公路全长224.026公里,是四川和甘肃两省之间的一条南北向快速通道、四川省黄金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多、三高、三难”的特点(环境敏感点多、地质灾害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多;桥隧比高、地震烈度高、地震高发区;交通组织难、弃渣难、施工难),建成后将成为四川和甘肃两省之间的一条南北向快速通道,并与成都经都江堰、汶川、松潘至九寨沟共同构建四川省的黄金旅游线路九环线。届时,厄哩村到平武县只需要半个小时,因此该条高速公路被平武县政府定位为“经济大动脉”“旅游大景观”和“脱贫大干线”。七公司承建四川九绵高速LJ11标,全长7.13公里,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
项目位于海拔2200多米的川西高原,昼夜温差大,冬季长达7、8个月,夏季多发泥石流,自然环境艰苦,而且承建全线难度最大的刚构桥和风险最高的隧道,施工压力巨大,工期长达七年等等。项目职工平均年龄为29岁,思想观念活跃。如何凝聚全体党员的智慧和力量,教育好、引导好、团结好这支青年队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作用,助推中心工作高效开展,是项目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和工程本身的重重困难,项目党支部从建立之初就明确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的工作要求,以建设坚强红色堡垒为核心,把党建效能转化为项目攻坚克难的生产力。
项目党支部有正式党员9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党支部从“聚心、聚智、聚力”三个维度出发,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丰富性、感染力和实效性,持续提升党员的身份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突出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凝聚团结职工,紧密围绕施工生产重难点任务攻坚克难,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项目党支部在建强思想教育上下功夫,以学习教育夯实党建基础,做好红色引领。
一是保障规定动作。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设置“观党影”“诵经典”“猜字谜”“唱红歌”等多个环节;开展新青年讲堂活动,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氛围中,提高全体员工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用好党员教育读物,集体朗读原文、录制音频,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开展自主学习。打卡积分学,定期核算学习强国及学习群内的积分并通报,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结对互助学,一名支部委员与一名普通党员结对,围绕党的思想理论、集团公司及公司决策部署等学习,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轮流带领学,党员轮流讲党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备课;过好政治生日,设置重温一次入党誓词、佩戴一次党员徽章、听一堂党课、开展一次谈心谈话、进行一次党性体检、提一次建议意见、拍一张红色全家福等环节,为全体党员过难忘的“政治生日”。
三是突出为民办事。项目地处“熊猫故乡”,也是古老白马藏族同胞聚居地,项目党支部重点关注村民生活质量和水文保护,购买村民农产品并积极向其他标段推销,全线有近10个标段与村民达成合作关系,解决其滞销难题;帮助村民种植300余株花椒树苗,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多次提供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并调动挖机全程配合,满足村民建房需要;冒着风雪帮助村民搬家。关注村民出行安全,开展防火知识宣传,对周边近300亩山林进行“地毯式”防火巡逻,帮助村民打木桩防野猪,组织抗洪抢险40余次;每周组织开展两次义务清扫活动,并安排洒水车对G247国道进行常态化洒水降尘。
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队长的“党员创新创效队”和青年创新工作室,着重小改小革,围绕实际问题来解决问题,强化技术经济概念,向技术要效益。
一是党员牵头技术创新。每月定期召开工作室会议,以分项工程及工序为着力点,围绕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交流,研讨出相关的创新方法及解决措施,关注科学技术期刊,掌握各种推广创新,并进行创新攻关赛,解决技术难题。
二是积极改良施工工法。创新创效队及工作室研发矩形墩双墩墩身系梁同步施工工法,比传统施工法提高了2倍的效率;为克服斜井进入主洞的转体、扩挖施工困难,研发矩形导洞开挖工法,使斜井顺利进入主洞,打开施工通道;坚持“机械化替人+自动化减人”,不断改进钢筋加工工艺,节约成本480万元,生产效率提升6倍。
三是有效进行自主研发。研制逃生管道安装台架,解决仰拱逃生管道安装断节问题;自制振捣棒移动运输线,用于T混凝土浇筑施工,方便操作,保障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九绵项目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项目党支部成立“党员先锋队”和“党员示范岗”,牢牢把握聚焦生产经营中心任务这个基本点,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推行“双包保”责任制,在钢筋加工场、主桥、梁场及隧道划分四个党员责任区,推进“双包保”,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二是开展“以党建抓安全,抓好安全促党建”活动,按照包保责任区,结合岗位职责,制定所属责任区内详细的安全检查内容,按照每周一查一通报,有效促进项目安全管理工作。
此外,党员按照所划分的责任区抓关键线路,抓控制性工程,带领产业工人合力攻克制梁温度不够、墩柱高安全风险大、施工进度慢等重重难关,并在天灾影响下,积极做好材料保供,人员返场等工作。
截至目前,全线难度最大刚构桥厄哩村特大桥已实现双幅贯通,目前正在进行桥面系施工;全线施工风险最高的水牛家隧道,双洞开挖进尺突破3000米大关。
2020年,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压力下,党员处处亮身份,重作为。项目书记转车7次第一个返回项目,协助负责人奔走各单位,项目第一个取得复工复产审批;为解决人数不足的问题,确保项目钢筋如期供应,党员忍着大风和寒冷凌晨仍坚守在一线。
其后的“8·17”特大洪灾使项目钢筋加工场受到严重破坏,工期压缩近6个月,复工后,党员主动下沉一线,发挥“白+黑”“5+2”苦干精神,实现产量翻番。圆满完成年度生产任务,并实现减亏1000余万元。
项目取得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大赛Ⅰ类成果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全国微创新大赛金奖1项,省级QC成果25项、川高系统第二届青年创新创效大赛“五小”优胜类三等奖1项。
《党徽在九绵高速建设中闪光》以4页篇幅出现在《国企党建》杂志,《在学思践悟中砥砺初心使命》《六天六夜:红色堡垒筑起生命之堤》《办实事!我们与乡民的“约定”》分别在新华社和绵阳新闻网、中国交通新闻网、中交集团微信公众号上发表,项目施工生产方面的消息在学习强国、中国交通报、中国网、绵阳市政府网、绵阳晚报、绵阳新闻网等媒体报道,平武县综合报道“坚持交通为先”板块专门提及项目工程进展。
在绵阳市2020年“8·17”特大洪灾中,面临断网断路缺粮的严峻考验,党员冲在最难、最险的地方,带队救援即将坠入崖底的4辆私家车,抢救被困群众23人;为附近村落清理泥沙、疏通排水沟、清理泄洪沟渠长达44个小时;徒手攀爬多处山体滑坡,横穿多处河流,历时14小时背回710斤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带领500余人步行20多公里平安转移,经受住了6天6夜的“生死”考验。之后又协助地方排涝清淤、疏通河道等,受到政府和业主的高度赞扬。
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森林防火巡查、清扫街道院落等扎实的行动,加深了项目与白马藏族同胞的关系,建立起深厚友谊,获地方村民赠送3面锦旗。
抓好党建就是保生产,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研究工程特点和所处环境,紧密围绕中心任务,制定符合实际的党建工作方案。也要坚持党建工作的严肃性,内容上有深度,同时充分考虑青年党员的思想特点,倾听和尊重党员的需求,拓展载体和形式的广度,增强多样性、灵活性。(谢保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