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劳动创造幸福”主题教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发挥劳模先进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公司工会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工会·劳模工匠说”宣讲活动,邀请劳模先进代表,面向全体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进行宣讲。
下面我们来听听勾常春分享自己的故事
主持人:今天微访谈的嘉宾是中交集团劳动模范、北京东六环项目的机电总工程师勾常春,平时为人谦逊礼貌,热情积极,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欢迎您,勾总。
勾常春: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非常高兴您和能来和我们聊一聊您工作与生活的故事,首先来做一个自我介绍好吗?
勾常春:好。大家好,我是勾常春,目前是隧道局北京东六环项目的机电总工程师。2010年,我从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来到隧道局,一直从事盾构机操作的相关工作,做过盾构司机、维保技术员、机长。在盾构机上摸爬滚打了4000多个日夜,现在幸驾驶国内首台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运河号”参与建设北京东六环公路隧道。
主持人:2010年来到隧道局,到今年2022年已经有12年时间了。我们想问一下勾总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行业呢?能不能跟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你所从事的这个工作的行业背景?
勾常春:好的。我2010年到项目第一次见到盾构机的时候就被这个庞然大物震撼到了,想着以后要是能驾驶它就是很兴奋,而当时我们国内的盾构机技术刚刚处于起步的发展阶段,也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希望能在盾构领域干出名堂来。那个时候中国没有国产盾构机,想进口一台,国外厂商动辄要价几亿元人民币,我们只有被动接受的份。直到2008年,中国成功制造出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定价仅为2500万元。2022年12月15日,中国科学院对外宣布,超大型盾构机用的直径8米主轴承研制成功,至此,我国大型盾构机全国产化和自主可控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打通。伴随着祖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腾飞,近些年来,中交集团大力支持大直径盾构隧道技术创新研发,全力打造“中交大盾构”技术品牌,承建了国内超大直径盾构工程11项,均代表了国内甚至国际上盾构施工的最高水平。
主持人:好的。其实这十多年走来,我相信还是经历了很多。
您现在参建的北京东六环项目是国内最长的城市地下公路隧道之一,在建设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困难或者是瓶颈,后来是怎么解决的,来给我们分享一下好吗?
勾常春:嗯,困难当然是有的。东六环项目隧道采用的是全国最大直径的16.07米盾构机,工程地下空间环境复杂,要依次下穿通燕高速、京秦铁路、副中心火车站等100多处重大风险源,运营安全和服务标准极高。2020年底,“运河号”盾构机组装阶段,正值年关将近,又逢新冠肺炎疫情再度爆发,劳务用工缺乏,我只能与项目年轻同事在-27℃的环境下拉起长5000米的高压电缆,最后用35天时间完成盾构机的组装任务,时也创造了行业新纪录。
主持人:所以在建设任务中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也跟着自己的团队,一起商量着把这个困难慢慢地解决了。这里面也产生了很多的成绩,能分享一下团队的成果么?
勾常春:我们自主研发出了“制—运—注一体化集成系统”,它不但能解决现场急需的双液浆应用问题,还创新性的突破了从浆液的拌制到超长距离运输、双液浆的注入、浆液质量保障等一系列难题,实现了设备全部自动化、全程无尘绿色文明施工,属国际首创,成功申报了相关专利、工法、标准等30余项,为项目节约了大量的经济成本与工期。
主持人:可以说,这样一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你的团队、你的同事,包括你的家人的支持,这个时候想对你的同事和家人说点什么?
勾常春:在这里感谢公司及各级领导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也感谢中间同事对自己的帮助,也感谢家人一直以来对我默默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