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向67度,倾角68度,走向为倾向加减90度,减去磁偏角2度……”一公局集团广西南天第六标段项目部技术员卫家华,正在燕来隧道出口右洞内聚精会神地盯着手中的地质罗盘仪,待轻微晃动的磁针稳定后,便快速记录下读数。
随后,卫家华又拿出地质锤小心地敲开岩层,仔细观察岩层节理发育、风化及破碎情况。他需要在下午5点前完成掌子面地质素描,以便施工人员提前对当前开挖段的地质情况作出判识,决定接下来的掘进工法与支护类型。
谁能想到,如今技术娴熟的卫家华,在3个月前对隧道地质素描仅仅是一知半解。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进步,不得不从他的“入门”师傅李唐军说起。
由项目部负责施工的燕来隧道长6.3千米,是广西在建的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由于隧道穿过的土层分布极不均匀,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土质疏松易垮塌。如果不能够随时掌握每一个位置的地质结构情况,极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怎样才能对时刻掘进的掌子面地质情况有一个及时准确的判断呢?”一次生产周例会上,项目总工程师李唐军提出的棘手问题难住了在场的年轻工程师们。“要是能随时随地把它们展示出来就好了。”有人提议。
拍照似乎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可由于隧道地质丰富多样,复杂多变,虽然相机能快速拍摄记录相关地质现象,但摄影受环境影响较大,在很多地方,远远不如地质素描更能表现地质现象的特征并突出重点。顺着思路,李唐军有了主意。他从项目上选出8名有绘画功底的技术员,组成隧道地质素描队,对他们进行培训,分批带他们进隧道开始地质素描的学习之旅。“手绘地质素描图有‘定格’的作用,画图时还能‘过滤’掉一些杂物,让技术员想表达的主题更加明确、突出。”李唐军称,这种手绘现场图能做到相机所不能,所以必须得让更多的人学会。他还从构图、地质识别、罗盘仪使用方法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争取让所有学员在一个月内掌握这门“手艺”。
培训初期,李唐军带着学员用3天时间走遍了项目承建的6座隧道。这阶段,学员们只需用眼睛看,并把李唐军讲的内容记录下来。晚上,李唐军带着大家根据白天的记录,对隧道施工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对施工方法提出优化建议。第二阶段,学员们开始动手学绘图,这下可让李唐军“头大”了。“因为绘画基础不同,每个人画出来的图都不一样,差异较大。”李唐军说。白天,李唐军带队进隧道识别地质结构,晚上在会议室手把手教绘图,课程表安排得满满的。令人欣慰的是,这期间虽然学习强度很大,但没有人打“退堂鼓”。
“有师傅带跟自己摸索完全是两回事,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有幸被李唐军选为徒弟的卫家华,在学习期间听得认真、学得勤快,还根据李唐军的建议,把平时在现场看到的尽量用笔绘下来,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慢慢找到了画画的感觉,1个月后就画出了线条清晰简洁的素描图。“虽然图片有些不规整,但不影响使用,特别是物景上标注的距离和尺寸十分准确,让所有人都能一目了然。”李唐军说。就这样,卫家华成了8人中第一个“出师”的学员。
如今,全线无人不晓项目部有一群隧道“画师”,他们的画不仅惟妙惟肖、构图丰富,而且十分“接地气”,极大弥补了超前地质预报的不足。“施工人员看到我们画的这些图,心里就有谱了,安全有了保证,进度也能快一些。”卫家华对小徒弟说,他想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欧其锦、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