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员工

您的位置:首 页> 品牌文化 > 品牌员工 >

位置:首 页> 品牌文化 > 品牌员工 >

天山深处,警报再次拉响

10月2日17时50分,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掘进过程中,TBM掘进机盾尾左侧露出破碎围岩,拱顶两侧有少量股状水流出,虽然不是特别严重,但对于穿越了F6断层不久的天山胜利隧道TBM施工建设者们来说,又一警报已经在心中拉响。 

11.2.-1.jpg

掘进至10月3日凌晨1:43,现场进尺43cm,盾尾左侧新露出围岩破碎,且往前延伸有出现塌腔的可能,此时刀盘前面不断传来石块掉落在刀盘上的声音。TBM现场负责人崔华新判断此时应继续掘进,待塌腔露出后再进行处理。 

11.2-2.jpg

掘进至凌晨5:20,现场进尺60cm,左侧塌腔露出盾尾30cm。现场施工人员立即采用水泥袋填充塌腔,以及焊接钢筋排和工字钢的形式对拱架进行加固,并喷射湿喷混凝土对塌腔进行封闭,这种处理方法对穿越完F6塌腔后经验丰富的项目建设者来说已经是常规操作。

凌晨7:30,继续掘进60cm,此时塌腔已露出盾尾90cm。塌腔已经大面积露出且能看到护盾里已经扩大的趋势。项目立即决定暂停掘进工作、组织工作人员暂时撤离工作面,技术员杜明忱做好安全防护后和经验丰富的工人一起进入刀盘观察掌子面围岩情况,发现刀盘距离掌子面2m左右,11点钟至2点钟方向发现塌腔,塌腔深度目测在3m往上,塌腔体已超出刀盘开挖轮廓线,继续贸然掘进势必会引起更大体积的塌腔。

塌腔确定,项目当即召开会议针对中导洞塌腔风险进行评估并邀请专家进行技术诊断,共同商定施工方案,同时项目领导24小时轮班进行现场指挥和协调工作。

11.2-3.jpg

此时,洞内涌水已经超过120立方米/小时,为了保证清污分流,项目紧急组织进行垒坝,并采用大型水泵进行抽水,设置拦水埂、清理排水沟和沉淀池。TBM主要负责人周小龙马上带头巡查有没有污水进入仰拱块内,避免洞内污水漫过仰拱块,浸泡路基路面,影响工程质量的同时对当地水源造成污染。

11.2-4.jpg

10月7日8时,经过72小时的紧急处置,洞内塌腔情况终于稳定,在各个工作岗位奋战整整三天的建设者们,悬着的心终于暂时放了下来,“终于可以放心回去睡个安稳觉了!”已经在现场加班加点了17个小时的电焊工夏东梁说。

11.2-5.jpg

保障作业安全是前提,穿越塌腔更是挑战。经过多位专家论证,项目决定采用加密钢筋排、加密钢拱架间距、连接筋和工字钢纵向连接等联合支护措施,并对塌腔进行封模注浆回填......一系列措施下是项目建设者紧张有序的工作,掘进班班长张贵明已经带着他的工友们轮班奋战了3天。“累是累,可是大家没有一个人往后退,活干得有劲!”张贵明说。10月21日20时,经过20个日夜的奋战,TBM掘进机盾尾安全穿过塌腔,现场施工人员忍不住鼓起了掌。

目前,天山胜利隧道左洞累计开挖1.3公里,右洞累计开挖1.2公里,服务隧道累计开挖2.7公里。36个月后,这条长达22.1公里的世界上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将会为天山南北创造新的连接。



更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