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名
|
2019-06-18
|
穿越3条断层破碎带 12次穿越不同地层
贵州“第一长隧”桐梓隧道施工进入高瓦斯地带
重遵扩容T8标未雨绸缪 一批“四新”技术蓄势以待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聂毅 通讯员 程萍 陈志强
应急演练 百炼成钢
2019年6月5日10时,遵义桐梓县境内的桐梓隧道右洞掌子面在掘进过程中,监控中心发现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超限,掌子面附近浓度达到1.5%,回风瓦斯浓度达到0.5%,瓦斯传感器发出声光报警,区域内人员听到警报声起,立即佩戴自救器往隧道外撤离,但有一名工人被困洞内,一场应急处置“生死营救”行动以迅雷之势拉开。
这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故险情,而是一场未雨绸缪的救援大练兵。演练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和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交一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办,中交一公局集团重遵扩容T8项目经理部和贵州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协办。
演练还未开始,一场大雨倾盆而至。“如果真的险情就发生在大雨来袭之际,救援和应急处置难道就要终止吗?绝不!”训练有素的9个方阵勇敢地接受着暴风雨及险情预警的双重考验。
险情就是命令,担任指挥长的中交一公局集团重遵扩容T8标项目部经理杨辉镇定自若,铿锵发令,各队迅速作出反应,兵分几路,清点人数、拉响防空警报、洞口和安检室完成警戒;遵义市应急救援队接到请求支援已经在路上,120急救电话到达桐梓县医院立即派车前往现场救护。
短短8分钟,现场指挥中心成立。启动备用通风设备,紧急抢险组先进入隧道内搜救被困人员;洞口外30米范围内形成隔离;有轻微瓦斯“中毒”现象的被困人员被送往医院;10:26分,监控中心屏幕上显示洞内瓦斯浓度已达3.5%,即将达到瓦斯爆炸界限,情况十分紧急,警戒保卫组将警戒线扩大到洞口外50米,等待专业救援队支援。10:27分,救援大队在暴雨中抵达现场,与已待命的技术方案组会商应急抢险方案。10:35分,应急救援队进入洞内发现二衬台车与挂布台车附近风带受折影响通风,立即对打折风筒进行梳理。10:40分,监控中心显示洞内瓦斯浓度下降到0.04%,气体浓度呈稳定状态,符合解除应急响应条件。
无畏风雨阻,临阵更威武。40分钟的“战斗”,隧道施工地回归安全状态。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演练指导单位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局长杨黔江在演练结束后作出点评:练是为了战,百炼不断,必成钢。这次演练的科目贴近实战,从监测预警、紧急撤离、信息报送、先期处置、应急响应、协作配合、应急抢险、医疗救护,完整再现了事故处置的全过程,完全模拟现实应急状态下进行,接近真实环境,是具有实战意义的一次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提高了隧道瓦斯超限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检验了应对救援的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力量;同时增强了施工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应对灾害能力。特别是在磨合机制上,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和工作高配合度。
地质条件诸多不良 严格施工化解高风险
重遵扩容工程是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重庆至遵义段,全线长约119公里。桐梓隧道是重遵扩容工程最长的一座隧道,也是贵州省内第一长隧道。
隧道起于桐梓县楚米镇,止于马鬃乡,全长10.497公里(单洞3车道),为分离式特长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隧道建成后,将使楚米至马鬃乡两地原本需要沿山路盘旋近1小时省道303的车程大大缩短到仅需7分钟。洞穿两地提高了通行速率,更将打通带动两地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的未来之路。
一幅美好的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蓝图跃然纸上,值得期待。而促成蓝图美景的过程却是艰难曲折的,这其中凝练着广大交通建设者的匠心与专注。
重遵扩容T8标项目总工程师熊成宇告诉记者,中交一公局承担桐梓隧道出口端4.5公里施工任务。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桐梓隧道施工任务相当艰巨,整条隧道地质复杂,将穿越3条断层破碎带,12次穿越不同地层,具有突水、突泥、溶洞、暗河、瓦斯、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高风险特点。根据探测,隧道瓦斯涌出量最高可达17.36~26.44m3/min。
由于隧道施工穿越3条断层带及向斜核部,设计涌水量很大,据估算,每天要排出的水相当于十几万人口的日均用水量;隧道埋深局部达630米,存在高地应力施工难度;施工区下游是水源保护区,环保要求高。此外,桐梓隧道为六车道大断面特长隧道,施工合同工期仅为41个月,单洞综合进度指标高,这在国内同类隧道施工尚属前列。
攻坚克难,迎难而上。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重遵扩容项目办、中交一公局重遵扩容项目T8标项目经理部、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陆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成立隧道施工跟班调研小组,聚合力量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
经过全面判研,一整套四新技术的施工方案落定,所有的准备已蓄势以待,以期早日打造出即将被冠以“贵州第一长隧”的这条品质之隧。
记者6月5日在隧道工区右洞看到,现场主管随同瓦检员利用光干涉瓦检仪进行瓦斯浓度的检测,检测浓度为0.02%,符合瓦斯隧道施工安全环境值。结束检测后,隧道内各工序才可以开始,开挖班9名作业人员在班前教育讲话完成后,开始从安检室经过安检人员检查,再通过人脸识别系统通过门禁后进入隧道作业。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针对瓦斯隧道特殊风险,隧道洞内电气设备全部采用矿用防爆型,作业机械、车辆进行防爆改装。洞内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设有瓦斯自动监测系统和独立集成化监控中心,可以实时反映隧道内瓦斯监测情况,超限将自动声光报警并实现瓦电闭锁。
桐梓隧道项目专注“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四大心法精准发力,练好管理内功,倾力将桐梓隧道打造成国内长大公路隧道施工示范工程,重遵扩容T8标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杨辉如是说。
精细化管理精准高效,他表示项目将严格按照施工过程精细化、施工班组精细化管理,坚持“工程质量零容忍”制度,精准每级工作要点、重点,明确质量标准和工作要求。
工艺力求创新 匠心铸就品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重遵扩容T8标项目自2018年9月开工以来,就成为了隧道施工中新设备、新技术运用的“工场”。
三臂凿岩台车、C6XP多功能地质钻机、智能钢筋焊网机械人等7种先进设备悉数亮相,成为桐梓隧道攻克施工难关、实现机械化智能化建设的“神兵利器”。BIM、聚能水压爆破等新技术纷纷登场;石笼路基软基施工等新工艺创新频出。
“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料的应用,这在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领域也不多见,项目拟推行‘四新技术’14项,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这些隧道建设的‘上乘武功’不但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也助推了桐梓隧道高品质建设。”熊成宇向记者解读了这些新设备与传统设备相比呈现出的高效能。
三臂凿岩台车,只需要通过一个人就可以操作3条机械臂,运用电脑控制13米的长臂,定位精准。比较起传统的人工钻孔5米需3小时,凿岩台超前地质探孔30米仅需要一个半小时。C6XP多功能地质钻机,能在5小时之内完成最大钻孔深度150米,同时具有自动扫描成像功能,可对未开挖隧道提前探测,超前预报前方地质情况,让隧道施工处于可预知环境下,极大降低突发不良地质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隧道初支采用湿喷机械手对隧道进行喷砼施工,施工质量好、喷射速度快、施工效率高、回弹率低、人员劳动强度低,同时可大大降低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智能钢筋焊网机器人,生产效率是人工的3倍以上,有封闭的独立工作站,操作人员在工作站之外能够完成焊接工作,工人健康得到很好的保护。
全自动二衬自动布料浇筑台车的运用,不用人工拆管、换管、清洗、接管和固定,仅需一名操作人员轻松操控即可实现泵送接口不同位置的变换,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解决二衬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出现人字坡、冷缝等质量通病。
除了拥有一批新设备、新施工工艺外,T8标通过专家队伍实地勘察和系列推论,目前已创新和设定了14项科技创新技术,将随着隧道的施工推进逐步应用。例如瓦斯隧道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应用、特长隧道沟槽整体浇筑技术、聚能水压光面爆破技术应用、双螺旋风管在高瓦斯隧道通风中的应用等等。
专家访谈:
提升工程质量 确保安全施工
李英俊(中交一公局集团副总经理):随着中交一公局集团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新难险工程急剧增加,例如高墩大跨桥梁、长大隧道工程、单洞长度超过10000m的隧道,这些都要求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安全生产风险意识,以工程治理和施工现场为重点,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以问题为导向,盯问题、强治理、补短板,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安全责任、投入、培训、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
覃杰(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重遵项目有4条在建的瓦斯隧道,涉及5个标段,承建的各标段务必要加强应急管理,做好日常安全防范监管工作,对照瓦斯隧道规范标准要求,做好排查,防患于未然。
杨黔江(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局长):为推动全省隧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建设,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将继续落实责任追究,健全质量责任体系;强化监督手段,规范从业各方行为,从单一的工程实体技术监督模式向以监督服务贯穿始终,以技术手段为支撑,以行政执法为主要特征的监督执法模式的转变;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质量智慧体系,搭建高速公路质量管理智能化平台。同时,继续把示范活动常态化,通过样板引路推品质。
知识小贴士:
瓦斯隧道施工主要危害是瓦斯,煤层瓦斯性质主要是甲烷,甲烷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具有强扩散性,遇火源时有燃烧和爆炸性,可使人窒息、昏迷,有死亡危险。因此,瓦斯隧道瓦斯管控极为重要,必须强化过程管控,践行安全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