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19-09-16
|
桃花峪下,小浪底东,万里黄河潮平岸阔、漫滩绵延,宽阔的河道分划南北两岸,飞跨着一座座雄伟壮观的黄河桥。其中,官渡黄河大桥犹如其名,在铭刻历史的古战场举人力克天堑,连通了郑新民生,也跨越了古今情谊。古人有愿,今人有志,中交一公局集团官渡黄河大桥主桥建设团队用一腔热血灌注桥中,勤恳耕耘一千多个日夜,终于意德志满,奏响凯歌。
陈勇是官渡黄河大桥主桥建设团队的项目经理,按他的话来说,“对官渡黄河大桥又‘爱’又‘恨’,心情比十八弯更加曲折”。2017年初春,陈勇作为“半路将军”接手了这个让他向往已久的大工程。从业16年的他已经历过两座黄河大桥,这一次难度最大的主桥施工正是检验身手的好时机,但资金匮乏、材料短缺、进度滞后的客观情况并不容乐观。骨头难啃,他只得练就一副钢牙铁齿,撑着劲,熬着夜,把最难的关隘跨过去——用两个月的时间,让主河道6个墩柱全部出水。
官渡桥溯游200公里就是小浪底水利枢纽,每年6月中旬的汛期均要泄洪排沙,如果墩柱不提前出水,基坑围堰将被洪水倾覆,无疑是致命性打击。刚刚走马上任的陈勇没有时间犹豫,用整整四天时间和新的团队磨合讨论鏖战方案。接下来的两个月,他带着团队晚上步步分析排计划,白天迅速汇报谋效率,心分两半,一边盯进度,一边保安全,争分夺秒地赶在洪峰到来前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可睡不好的岂止这两个月。官渡桥是全国首座大规模应用体外预应力的连续梁大桥,施工体量巨大,安全风险极高,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陈勇责无旁贷。为了确保一千多名工人的人身安全,他主导制定了统一的安全施工防护体系,并大力推行安全防护标准化,包括优化了传统的空心薄壁墩施工操作平台,三倍设置临边防护为高空施工安全系数加码,做到“有人施工的地方就有安全防护”,更挑选了施工队伍中最为认真负责的工人做“群众安全员”,为施工安全筑牢防线。这些举措,有的成功申请国家专利,有的获得河南省交通厅肯定被大面积推广应用,陈勇也很欣慰,他对得起这帮信任他、跟着他干的兄弟们。
然而,陈勇对得起工地的兄弟们,却难以再报父亲的养育之恩。正在紧密开展挂篮队伍和模板招标之际,家中传来父亲病危的消息,谈判桌上的他掩起焦急心情,只对旁人说这两天必须把事情谈下来,心里却盼望着父亲能再等等他,再等等他。可是终究事与愿违,他和队伍谈到了夜里三点,三点就接到了电话——父亲走了。这份遗憾永远留在了官渡黄河大桥,陈勇不敢去细思,但当他看着大桥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天天建成,他又感到一种释然——建者无疆,父亲一定是最支持他的那个人。
孝义难两全,陈勇不希望团队的年轻人被这句话束缚,总是为他们创造机会留下纪念。张言是一名毕业不久的新员工,因表现优异兼任了项目讲解员。某次,陈勇得知张言的父母远从东北来到郑州,便郑重其事地邀请张言的父母参观项目,让张言以项目接待的最高规格,向自己的父母进行一次特别的讲解。两位家属戴好安全帽、穿好反光衣,跟着儿子的讲解了解了这个团队正在奋斗的事业,感动不已。官渡黄河大桥的骄傲,从杰作升华为浓情,一一延伸。
而对于参与挂篮施工的800多名工人来说,参建官渡黄河大桥还有更独特的意义。72只挂篮和18台塔吊的大规模作业,向质量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势在必行,深受乐清湾大桥管理模式启发的陈勇便趁势推行了“6S”班组标准化,并利用BIM技术手段绘制了文明施工标准化图纸,以严格、规范的施工流程要求施工队伍遵照执行。一开始,学习流程形成工作习惯需要一定时间,有的工人就相当抵触,工区主管刘欢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叮嘱、宣贯;慢慢地,队伍负责人体验到了标准化管理省劲又高效,工人们熟练之后也感到标准化流程安全高效、节约时间,还能创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还会自觉地邀请刘欢前去指导。打铁还需趁热,项目对班组推行标准化的结果进行了考核,18个班组有先有后,排名大大咧咧地贴在墩柱上。靠后的队伍既不想丢面子也不想丢里子,后续施工狠抓标准化,到后来,工人们竟然都自觉遵守了标准化规范,自身本领加强了,更把工程进度和效益提了上来,实现了工厂化的施工现场。
钢筋工老张跟着中交干了二十多年的施工现场,参与过多个大桥项目,也是班组标准化带来利好的见证者。虽然做着体力活,但老张本能地觉得项目推行的标准化管理肯定不赖,身体力行地支持着这项管理策略,也时常跟队伍里的后生们讲道理。“二十多年前我修桥的时候,还啥也不懂,就边问边摸索,走了不少弯路;现在这个标准化一推行,练熟以后手上的活又利索又漂亮,工序交接不费劲,可好着呢!”这可不是空谈,老张和他所在的钢筋班组,就获得过“最美班组”的称号,他乐不可支:“我说我在官渡黄河大桥干活,人家都羡慕着呢,接受了专业培训,这手艺到哪都能用,不怕赚不到钱!”一种想法千声呼应,就这样,陈勇拿着从别处取来的经,使官渡黄河大桥的班组标准化走在了全河南省建设行业的前面。
日夜以继,工人们在这里拼搏着美好生活,项目员工们则把这里当作了家。陈勇到任之初,项目一百多号人里只认识两三个,氛围说不上好,在公司考核排名还是倒数,他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工作任务重,陈勇就趁开会间隙和大家多聊天;有什么福利员工的好想法,就抓紧跟项目书记刘鸿钊商量推行。并肩作战的团结最能凝聚人心,长会结束的深夜食堂成为交心的催化剂,一碗热面、一盘饺子吃完,感情在氤氲的蒸汽中迅速升温,陈勇很快就获得了大家的信任,工作也推行得更顺利了。
最重要的是,陈勇爱才惜才,更善于培养,因此在项目的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他督促项目建立了BIM工作室,屡次获奖;大胆任用表现优异的后备人才,经过锻炼如今都走上了更高的岗位;开展青年文化学院活动,激发全员的比赶活力……2018年初,官渡黄河大桥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获得了中国交建第二名的好成绩,陈勇组织11名“青安岗”代表拍了微视频作为纪念;现在,拍摄视频的11个人仅有1名员工仍在项目,其他人都已奔赴新的岗位,如繁星点点,开启生命的下一段闪光。
在官渡黄河大桥通车之前,陈勇还会习惯性地每天多次往返大桥,有时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望着远去的黄河,仿佛要望穿这一片历史的时空,见证1800多年以前的壮烈。通车后,就再也没有漫步官渡桥的机会了,陈勇和他的团队也将成为一段历史,熔铸在“官渡”的称谓中,随着大桥,深深留存。(三公司 王田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