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20-10-19
|
又是一年国庆节,这已经是我来到贵州桐梓县的第三个年头。项目驻地位于大娄山山脉腹地,这里涧水潺潺,四周山林耸立。当年毛主席正是在这里,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著名词句。
桐梓隧道是贵州第一长隧,工程浩大艰辛。隧道就像一条暗河,要走进去,才能知道潜在的凶险。隧道时不时地发些“小脾气”,涌水、突泥、瓦斯等突发情况接踵而至,建设者们小心翼翼地掘进着。
在项目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被大家称为“瓦斯大叔”的杨明君,他与我的父亲年纪相仿,50多岁,脚步轻盈矫健。为了找到隐藏在隧道里某个角落的瓦斯,他每天要在隧道里来来回回走上数10趟。“我跟瓦斯已经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但也不敢有半点侥幸的心理。”这是“瓦斯大叔”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瓦斯大叔”工作起来一脸严肃,但是一讲起正在读大学的儿子,他就像换了一个人,神情轻松许多,满面得意,一股“炫耀”不完的劲儿。他说,他给儿子取名“国庆”,就是希望他能以生在中国为荣,立志建设国家。
工程人对于“辛苦”“困难”之类的感受,仿佛是有一些迟钝的,从不会为此停下脚步。施工紧张的时候,技术人员常常大白天待在隧道里,空闲时出来匆匆吃个饭,就又钻了进去。隧道里空气湿热,人体消耗更大。技术员何铦今年刚大学毕业,别看他个子瘦瘦的,却是我们项目部有名的“大胃王”,每次从隧道里出来,他总能一次吃掉好几个大馒头。“多吃才能有力气,要不然这10公里长的隧道可不好对付。”每当有人调侃他,他总是乐呵呵地回答。食堂阿姨心疼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若收工迟了,总会特意给他留出几个馒头。
夜晚的桐梓隧道比白日里的集市更加喧哗,络绎不绝的施工车辆进进出出,各种机械的轰鸣声在深山里回荡。由于是高瓦斯隧道,我们的心时刻悬着,不敢有丝毫侥幸,即便加班到深夜,睡前都会特意查看手机上的监控视频,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
今年5月,3号斜井发生施工以来最大的一次涌水,现场人员在洞里湿热的环境中奋战了两天两夜,排险、抢修,4台水泵不间断运转,终于排出了涌水。“我们又一次享受到了免费的山泉浴啊!”抢修完成后,大家钻出隧道,松了一口气,相互开着玩笑,抢修时紧张的气氛荡然无存。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项目部正准备庆祝国庆的活动。闲聊中,一名工友说自己就是本地人,以前父亲带着他走山路的日子还历历在目。小时候,他家里的经济来源是新鲜竹笋,每天凌晨两三点,他兄妹二人还在熟睡之时,父亲就开始上山采摘竹笋,每次采摘完了天没亮,就和村里的人一起用箩筐背着竹笋出山去卖。而他自己偶尔也会跟着父亲去,翻山越岭几十公里去集市买点小糖果。“每当想起和父亲一起翻过的山,趟过的河,我就想早一些把这条隧道打通。当年,父亲带着我走出了一条小路,现在我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修一条大道。”他坚定地说,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转眼又快到国庆节了,桐梓隧道在我们的努力下,如今已掘进4229米。正是这样乐观的心态,使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终有一天,当地的村民出山,城里的游子归来,都不再困难,早日建好隧道,将是我们工程人对祖国母亲最好的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