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焊接千米大桥



发布时间:2021-07-29   
一公局
2021-07-29

7月5日上午,随着年轻焊工朱振华完成最后一道环缝的施工作业,一公局集团投资建设的重庆新田长江大桥主桥钢箱梁焊接任务顺利结束,57榀钢箱梁实现无缝对接、成功连体,向着建成通车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重庆新田长江大桥是万州环线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为全长1770米、主跨1020米的钢箱梁悬索桥。4月26日,项目团队用“搭积木”的方式,将总重量约1.24万吨的57榀钢箱梁渐次铺展,实现了大桥的主体合龙。此时的钢箱梁之间都有1道环缝,接下来进入焊接环节。“要让悬吊的钢箱梁在空中融为一体,多亏了我们‘飞针走线’的好手艺。”项目副经理曾雄星回忆起建设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脸上满是自豪。

 千米大桥,毫米管控。根据工程要求,钢箱梁之间的缝隙要控制在8毫米,高差控制在2毫米。可是,在吊装环节,由于钢箱梁自重大、江面风急、温差引发热胀冷缩等,导致相邻的梁段高低、缝隙大小不一。为了攻克高精度的难关,曾雄星带领技术人员背着重24公斤的仪器上桥勘测,将梁板间距和匹配高差一一记录。经过反复研讨试验,大家决定对大桥施展“定身术”,就是先把钢箱梁微调至最佳位置,再对梁板打磨除锈做“美容”,最后根据梁体的受力情况,将码板垂直安装在环缝上,起到固定梁段的作用。“一排排平行的码板,就像密密麻麻的针脚,有时一道环缝就要安装150块码板。”曾雄星介绍。

 环缝间隙及匹配高差检验合格后,正式进入焊接环节。长江上空,呼啸的江风和高温蒸腾的水汽给焊接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不稳定的湿度、温度,都会导致环缝出现气孔、熔合度不好等质量缺陷。“这道环缝检测出部分气孔,必须及时返工!”在曾雄星带领技术人员检查环缝时,发现了焊接质量问题。项目团队迅速查找原因,原来是江上的大风和夹杂的阵雨导致出现气孔。“哪怕只有1处,也要纠正过来!”曾雄星坚定地说道。最终,他们一边安排工人补焊,一边自制了可移动式“挡风遮雨棚”,把工人和环缝牢牢保护起来。同时,曾雄星使用以超声波、X射线等为主的精密仪器,对焊接处进行全覆盖检测,如同为人体进行B超、CT检查,为严控环缝内部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施工过程中,朱振华和20名焊工分布在钢箱梁仓内和桥面上,分工协作。可是,在封闭狭窄的钢箱梁内高温闷热,而且保持一定时间固定的焊接姿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钢箱梁内的温度比桥面要高很多,最高时能达到近60度!”朱振华说道。为了保证大家安全作业,工程部长崔强调集了4台“蜗牛”送风机,组成12个进风口、14个排风口“送排结合”循环送风供氧系统,打通了钢箱梁内焊接作业“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朱振华手中的焊枪是“针”,那一道道环缝就是让钢箱梁之间严丝合缝的“线”。每一道周长约65米、约20毫米厚、呈扁平流线型的焊缝,都是建设者们精心完成的作品。如今,焊缝施工顺利完成,大桥已连成一体,大家都期盼着大桥顺利通车的到来。



作者:吾名   来源:中交一公局



中交一公局集团
中交一公局集团
中交一公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