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22-04-11
|
今年4月1日,是五公司雄安项目团队踏上雄安新区这片热土的第3年。3年来,他们投身新区“千年秀林”建设,累计种树61万余株,“筑路主力军”再添“造林先锋队”的新身份。
自2019年雄安新区春季植树造林项目开始,五公司雄安项目团队先后参与了2020年秋季植树造林、起步区北部绿化带2标等多个植树造林项目,累计完成植树造林61万余株,完成绿化面积约14318亩,栽植苗木种类200余种。
“刚开始做第一个植树造林项目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我们一度困难重重。”项目负责人王永平回忆说。项目团队在基建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个个都是修路架桥的精英,但如此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还是第一次。为了出色完成任务,项目团队首先将自身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敲门石。他们四处咨询专家,针对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性、全方面的专项培训和现场实际教学。
“每天都在学习新知识,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一样。”项目苗木技术负责人孟凡进说,在长达3年的学习和实践中,项目团队解决了“怎样科学地把树种活,怎样高质量把树养好”这个难题。“我们对苗木栽植过程做了很多总结,大体分为五步走……” 在孟凡进行云流水般地介绍中可以清楚感受到,历经时间沉淀的他们,早已从种树的门外汉蜕变成内行专家。 “除了种植技术,选择树种也非常重要。”孟凡进说。为了让树活得久,活得好,项目团队必须挑选能够适应华北平原这个大环境的原生冠苗,还要根据树型、年龄进行层层筛选。“这是白皮松、这是油松、国槐,那边一片里有白玉兰、海棠……它们都是能在这边茁壮成长的树种。现在地被花草和树木长起来了,明显能看到林子里的鸟都增多了,那些多年不见的野兔、野鸡、小刺猬也经常能在林子里看见。” 要建城、先植绿,这是雄安新区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生长之路。而新区的“千年秀林”也与传统城市造林不一样。这3年来,五公司雄安项目团队种下的每一棵树都有专属的二维码“身份证”,均并入了“森林大数据”系统。任何人通过扫码,都可以查看每一棵树的地理位置坐标、来自哪个苗圃、胸径、冠幅、树高以及植树者、管护者的名字。这个“身份证”可助于实现对树木的全生命周期管护。同时,它们也共同构成了雄安的“数字森林”。这些树木的生长信息将汇集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为研究单个树种的生长规律、森林系统生长规律、自然演替规律、林业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提供详实的数据。 3年的摸爬滚打,让五公司雄安项目团队成长为植树造林的“行家里手”,他们也用实干实绩获得了参建各方一致好评。当前,该项目团队承建的起步区北部绿化带2标项目正抢抓黄金施工期,向着全面竣工发起最后冲刺。“任务越是重要,我们越是斗志昂扬,一定要向为雄安新区建设交上合格答卷!”王永平表示。 (万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