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筑起“丝路”大桥主心骨



发布时间:2022-06-13   
一公局
2022-06-13

       南海之滨,清福港大桥犹如巨型白色“丝带”横卧茫茫碧海,两根弧形主拱悬在半空,4个倒三角形状的墩柱结构稳稳支撑着桥梁。

  一公局集团承建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清福港大桥全长1086.4米,跨海长度580米,是茂名市第一座钢箱拱跨海大桥,大桥设计线形流畅柔美,与清福港起伏的波浪交相辉映。“大桥的设计灵感源于‘海丝之路’,‘高颜值’带来的是高难度的施工挑战。”回忆起清福港大桥的建设过程,项目负责人郭帅感慨万千。

  与常规结构桥梁相比,清福港大桥“海丝铸路”的独特造型,使得主拱和梁板的重量几乎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大桥的“主心骨”——4个倒三角斜腿刚架主墩,撑起17万吨的大桥。按照设计,项目要在海底打下18根50多米长的桩基,通过主墩混凝土刚架与主拱紧紧相连,为大桥提供强劲的支撑。然而,水东湾海底饱和砂土液化严重、局部分布软土层,且海平面受潮汐作用水位变化很大,大桥所在海域水位差高达4米。如何根据水位灵活组织施工,成了困扰项目团队的难题。

  “中午还在焊接的钢护筒,到了下午就可能淹没到水里。”项目党支部书记、总工徐文波无奈地说:“‘突击战’是行不通了,那就来个‘持久战’,积小胜为大胜。”经过多次技术讨论,项目团队决定采用冲击钻小冲程开孔慢速钻进,配合连续水下灌注工艺,分解原本连续的桩基作业,既降低了地质风险,又能够灵活应对涨落潮带来的影响。按照大桥所处海域海底岩层硬度高、岩土风化不均匀等特点,项目选用了工序繁琐,但防水性能更好的钢板桩围堰,通过在坚硬的海底岩层钻开一排排15米的深孔,置入钢板桩隔水作业,并设点全程监测围堰位移数据,确保其防水性和安全性。首战告捷,海上主墩承台在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一一成型。

  登上大桥主墩承台,视野非常开阔,徐文波介绍:“承台的面积有82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单个主墩的混凝土浇筑方量达到上万立方米。”由于大体积结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化热”现象,结构内部温度高、外部温度低,产生的温度应力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性能。对清福港大桥主墩承台这样的大体积结构来说,这种危害是极为致命的。

  为了保持承台浇筑过程中温度表里如一,项目借鉴水冷散热器的原理,在分层浇筑的承台内部预先布置了5层温控冷却水管,通过注入冷却水循环降温,给这个加大号“篮球场”深度“降火”。同时,技术团队反复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补充缓凝剂和减水剂,并加强结构表面保温保湿。一副“清补凉”下来,大桥主墩承台的内外温差得到有效控制,结构质量也有了保障。

  今年1月,清福港大桥全部合龙,目前项目正加紧进行附属工程的施工。“不久之后,全球最长近岸滨海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福港大桥所在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即将贯通,茂名将迎来一座全新地标。”郭帅开怀大笑道。


作者:吾名   来源:中交一公局



中交一公局集团
中交一公局集团
中交一公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