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局
|
2025-03-20
|
“土方卸车注意安全,千万别超过红线!”在一公局集团承建的义龙庆高速公路2号综合场站的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工区主任寇宗树站在高处,扯着嗓子大喊着。
他口中的红线,绕着两棵静静伫立的苦槠树。它们身姿挺拔,枝干粗壮,犹如巨人的手臂向天空奋力伸展,繁茂的枝叶交织在一起,在阳光下投下大片清凉的绿荫。树身挂着的牌子,无声地宣告着它们的不凡——三百多岁高龄,国家三级保护树种。从项目建设之初,如何在不伤害古树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施工,就成了项目部的一大难题。
会议室里,项目总工程师张文杰眉头紧皱,手中的施工图纸被反复翻阅,墙上古树的照片吸引着他的目光。照片里,古树枝干苍劲,树冠宛如撑开的巨伞,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两棵树历经了百年风雨,可不能折在我们手里。”张文杰打破沉默,声音低沉却坚定。寇宗树面露难色,犹豫着说:“可要是保留它,场站地基面积就得减少,施工难度会大大增加,工期也可能受影响。”就在大家一时半会拿不定主意时,有个白发苍苍的大爷在现场施工员指引下赶到会议室。
吴大爷是村里的老守林人,对这片土地和古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听说古树周边要施工,心里着急,便拄着拐杖赶来了。他缓缓开口:“这两棵树,是我们村的‘守护树’。老一辈人说,它们被雷劈过两次,树干都烧焦了,可第二年春天又冒出了新芽。它们见证了村里的风风雨雨,也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要是毁了它们,就像断了村里的根啊。”
吴大爷的话让在场的人陷入了沉思。他的语气并不激烈,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仿佛每一句话都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张文杰望着古树的照片,心中渐渐有了答案。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棵树,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感的延续。
保护古树启动,困难也如接踵而至。重新规划的场站布局,让原本就紧凑的施工空间变得更加捉襟见肘。大型机械如同被困在狭小笼子里的巨兽,伸展不开手脚。以挖掘机为例,原本可以大臂一挥轻松作业,如今却要小心翼翼地控制伸展角度,生怕触碰到古树周围的保护围栏。起重机吊运材料时,也因空间受限,操作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吊运路线需要反复规划。材料堆放更是成了难题,原本规划好的堆放区域因古树保护被占用,新的堆放点不仅距离施工区域更远,还需要重新搭建防雨、防潮设施。每一次施工,都像是在走钢丝,要小心翼翼,生怕对古树造成一丝一毫的伤害。
保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天深夜,暴风雨突然袭击了工地。雨水顺着山坡汹涌而下,古树周围的护坡出现管涌,随时可能坍塌。工区主任带着工人们冲进雨中,雨水打在他们脸上,模糊了视线,但他们的动作坚定有力。大家一起用沙袋筑起坚固的防线,用防水布紧紧包裹住坡体。经过几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在凌晨稳住了护坡。之后,为了彻底消除隐患,项目部加班加点提前完成挡土墙浇筑工作。同时,还精心设置了完善的排水系统,纵横交错的管道如同人体的血脉,将雨水有序排出,确保坡体稳定,不再威胁古树安全。
雨过天晴,古树依旧傲然挺立,经过风雨洗礼,它的枝叶愈发翠绿,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顽强与坚韧,也在向守护它的人们致敬。随着时间的推移,2号综合场站在克服重重困难后顺利建成。两棵古树静静伫立,见证着这一切。
如今,每当有新工友来到场站,都会被这两棵古树的故事深深打动。它们就像无声的导师,静静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时刻提醒着建设者,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不能忘记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