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2012-03-20
|
三月是阳光明媚的季节,三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三月是蜜蜂与花儿狂欢的季节。
朵朵山花,仿佛是从酣睡中醒来正伸着懒腰,柔弱却又坚强。微风拂来,花枝招展,远远望去有的早已满枝花团锦簇,婀娜多姿地在春光里各领风骚。田间金黄色的油菜花争妍斗丽,蜿蜒曲折的田间道穿梭于茫茫花海,大地一派流金溢彩。五颜六色的小野花竞相开放,给大地披上了彩装,春意更显盎然。春天孕育了万物的生机,百花的乳汁哺育了千万蜜蜂小生灵。在生命轮回中,蜜蜂前赴后继为送给她春天的蜂人报答厚爱,将滴滴甜蜜留在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总会看见这样的情景:在田间亦或是山坡上,一排排整齐的蜂箱和一个简易的帐篷。没错,那就是养蜂人的临时住所。这个季节是一年中花期最长的时候,是养蜂的希望。养蜂人追花而行,依花而居,金黄色的菜花从南到北盛开半年之久,是养蜂人赖以生存最为理想的蜜源。
我对养蜂人的生活十分好奇,他们走南闯北,追花追粉,远离城市的喧嚣,过着游牧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一天傍晚,我走进了河岸边养蜂人的住所,借买蜂蜜之便,了解他们的生活。这家养蜂人是一对夫妇,大概50岁左右样子。看见我的到来,阿姨很热情的迎上来,给我戴了一个养蜂人特制的可以将脸和脖子都遮住的帽子,防止蜜蜂蛰咬。阿姨笑笑说,蜜蜂有攻击性,靠近它就会袭击人。我抬头看了看阿姨的脸,眼睛附近红肿的厉害,肯定是被蜜蜂蛰的,我心里不由得有点心疼,生活的艰辛不言而喻。我走近帐篷,只见帐篷里面摆放着日常用的锅碗瓢盆和一张简易的床,还有用来盛蜜的大塑料桶和几个装东西的大木箱,而帐篷外就是摆放整齐的蜂箱和蜂箱里勤劳的小蜜蜂了,这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一顶帐篷一个家,这是养蜂人的真实生活写照。阿姨说,他们老两口是重庆北碚人,已经第三年来七间这个地方了。这个地方的油茶花开的好,蜜蜂产蜜比较多。我问她们一般要去哪些地方,她说:“这个季节就是采油菜花蜜,再过段时间,就是柑橘蜜,接下来就要去山西采洋槐蜜,还要去内蒙等地,反正哪里有花,就去哪里。”她继续说道:“我们一年的时间大部分都在外地度过,难得和家里的很多亲人见上一面。帐篷里的生活很苦,其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在南方,气候闷热潮湿,帐篷里的水气散发不出去,就像一个蒸笼。”我想,这不是一种无奈,对他们来说,早已淡然、平静。
“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在养蜂生涯中,最辛苦的就是“赶花”。阿姨说道:“赶花就像打仗冲锋一样,各种花的花期不一样,所以赶的时间也不一定。而且这一切还得取决于气候变化,如果花开季节遇到寒流,花被冻得提前凋谢,那今年就要赔本了。”
赶花之路注定不平坦。由于放养蜜蜂一般都是在山区,许多山路崎岖不平,路上走走停停,耽误的时间长了蜜蜂就会死亡。阿姨说,过去坐火车去“赶花”,因为蜜蜂白天采花,晚上归巢,所以一般都是晚上装车。装车时要小心翼翼地把蜂箱搬上车。照看蜜蜂是一个比较头疼的活,为了不闷死蜜蜂,蜂箱不能关,但还要防止蜜蜂‘集体外逃’。现在交通便利了,一般都用大货车运蜂赶花,司机白天不能停车,晚上才能停下休息,这也是为了减少蜜蜂‘流失’。 如果管理不好,蜜蜂也会罢工,有时候还会跟着蜂王‘离家出走’,落个蜂去箱空”。当我问道他们常年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能否适应时,阿姨笑了笑说:“生活苦点倒没什么,在异地他乡,我们最怕的就是被那些地痞流氓敲诈勒索,有时候挣了钱也不一定能够带回家”。
听完这番叙述,我感觉有些酸楚,这是第一次详细地了解到养蜂人的生活,他们的艰辛是我难以想象的。居无定所,风餐露宿,这样的生活,又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呢。他们养蜂已有30几年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两个人,一个帐篷,几十箱蜂,就这样走过了数十载,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我听到帐篷里的炉灶上咕嘟咕嘟地煮着东西,我好奇的问煮的是什么,阿姨说,她老伴最近感冒了,炉灶上是给他煎的中药。我回头看了看叔叔,他正在蜂箱旁边忙碌着,小心翼翼地端出蜂板,收集蜜糖。有时候感动就发生在一刹那,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他们的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相濡以沫,相互照顾,双手紧握,共度一生。
日子虽然辛苦,但是我在他们脸上看见的是笑容。这笑容里流露着一种坚定,流露着发自内心的坚强,沧桑的面容也透着一份坚韧和乐观。那一刻,我被养蜂人坚韧乐观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是崇敬,是感动,也是感激。诚然,如何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挫折,何尝不是一种心境。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市里感到心浮气躁的人来说,缺少的不正是这种心境吗?
临别之际,买一罐蜂蜜,合影留念。怀着一份感动,真心祝愿他们生活幸福,养蜂一路平安。(陈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