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2012-06-12
|
‘走,赶集去’。今天是这边赶集的日子,同事几个邀上一块去集场逛逛,买些日常用品。
到集市上去做买卖或玩耍。----这是“赶集”在汉语词库里的解释。
来到这里,我切身体会到赶集的乐趣和在中国这个流传了百年的习俗,相信大家对赶集是很熟悉的,其实早在北宋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讲的乡间老百姓赶集的情景。
在早期的赶集,一般都是乡间的老百姓把自己制作的农副产品或一些小手工拿到集市上,换取自家需求之物。当然这些交易都是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和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完成的。慢慢的这个固定的日子就叫做“集日”,而固定的地点就叫做“集场”。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到现在已经很少存在以物换物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商贩到赶集的日子就把商品带到集场上卖,周边的老百姓一到赶集日,就会不约而同的去集场上转转,买些日常用品,在这边也可以叫“赶场”。
本是乡镇平日里一条很不显眼的街道,在赶集日这天就变的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因为在这天里集场上的东西是既实惠又齐全,跟现在都市里的OL们在网上淘货的心情是一样的,这也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啊。
集场上的东西也是日新月异的更替着,当然变化最大的还是人的精神和价值观的改变。希望这些传统习俗能够一直美好的延续下去,使中国文化更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多元化。(谭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