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文化

您的位置:首 页> 党的建设 >

位置:首 页> 党的建设 >

濯缨?濯足?



发布时间:2015-10-27 12:00:00   
管理员
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2015-10-27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今夜的风很大,也很纯,风中裹着一丝丝衰草的气息,手执《沧浪之水》端坐近两个钟头,“生存才是唯一的真实,人不能成为精神的流浪者”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挣扎,造就了作者笔下的池大为,我的思绪也停留在他的生活里,细细感受,细细琢磨。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生的意义何在?市场经济下的我能做到无欲无求这一境界么?池大为“无欲则刚”了好几年却一无所有,郁郁不得志。他秉承着老一辈人的高尚情怀,为在宾馆起草文件的荒诞花费感到痛心;为身患重病的老中医得不到应有的救济深觉心塞;对所谓的“组织”愤愤不平,但只有无人知晓的落魄岗位,僻静的办公室,不公的分配在回应他。如果他依然坚守自己,我不清楚最终的结果如何,就这样惶惶不可终日?还是另有转机?
        池大为儿子一波在昏暗的筒子楼被开水烫伤,寻车到就医的过程之艰难让他深刻的体会到地位权利的无尽益处,也让他看清了世界,他反复叨念“这就是世界,这就是世界”。《沧浪之水》正是一部探寻人生意义的长篇小说,生命注重享受的过程,池大为的世故、圆滑和伪善不是先天具有,而是后天环境“造就”,生活以无可抗拒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逼迫着他,这让他在工作生活中扮演着一名出色的演员。改变初期,他完全没有了自我存在,像一个靠外界左右的机械动物,他放下了自尊和骄傲,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都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从池大为的心路历程和行为方式来看,“他既可以说是胜利的失败者,又是失败的胜利者,既是儒雅的俗人,又是庸俗的雅人。”即使最后站上高位,他依然摆脱不了这一改变对他精神境界的淹没,“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我失去了信念,放弃了坚守......我的心中也有隐痛,用洒脱掩饰起来的隐痛,这是一个时代的苦闷......”。
        无论是落魄时期的池大为还是平步青云的他,都有着不同阶段的追求,在感叹人性百态与人情颠覆的同时,我不禁要拷问自己,我追求的是什么?跟随池大为的起起落落,沉沉浮浮,感受到人生的苦与乐。对于那一时期的人们来讲所有一切都以利益最大化为基准,名利成为竞相追逐的目标,金钱和权利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工具也成了衡量成功与否的最有力的证据,并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理想是成功人士的专利,他们可以在访谈节目上侃侃而谈,谈成功秘诀谈人生感悟,对小人物来说,他们首要的任务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只有在先贤的生命中去探访,才能感受到沉重,感受不朽的灵魂在虚无之中盈盈飞动,他们是为了纯粹的心灵的理由而坚守的人。
        在这个新千年进入第一个十五年之后的今天,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我们生活质量提升了,我们的价值观更加的多元化,每个人都被赋予追求真我的权利。如果您读过沧浪之水,并下定决心去改变自己,那么您的选择:濯缨?还是濯足呢?(刘淼)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