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
|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2020-10-13
|
历时200天,太原最负盛名的解放路,完成了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路面大幅拓宽;水、电、气、暖置入地下管线;立面整饰展现历史建筑的厚重风格;两座高架桥横跨三条主路;地下通道增加……解放路彻底摆脱“堵、堵、堵”的旧状,而是以更方便、更安全、更快捷的全新面目陪伴太原市民走向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迎难而上 超前谋划定基调
解放路三标2.7公里的施工范围全部位于太原地铁2号线上方,全线仅有的两座高架桥、镇远桥遗址馆、地下通道,受地铁交叉施工影响路段占比44.4%,交错复杂的地下管线,挖深0.5米即见水的流塑土质,距离环保国控点近,巨大的通行量,还增加了新冠疫情这道“加试题”……但工期就是命令,这就相当于要求项目用“连续冲刺”的方式跑完一整场“马拉松”,其难度不言而喻。
“工期紧对于我们来说反而是一次机遇,我们要展现出中交的风采,坚持高起点规范、高标准要求、高效能运作,在速度、安全和质量上取得三赢。”项目经理冯传忠提出要求。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是这个团队的一贯作风。回望中标之日,项目便未雨绸缪,提前介入,超前谋划,积极主动与设计院、产权单位对接沟通,最大程度争取支持力度。封路当天,核酸检测合格的300余名工人投入施工生产,路面铣刨、探坑开挖等所有工作面全部展开,以超常的力度和超强的措施,深化组织管理,快速推进生产。
随着正式进场,项目确定了“分段组织、区域推进,先桥梁结构、后道路排水,综合管线同步推进,以质量安全保施工进度”的施工总体基调,“空间占满,时间用足”,现场施工难点及时跟进、限时解决,工序快速转换、无缝衔接。开工40天,完成全线首段水稳底基层摊铺,60天便进入钢箱梁吊装作业。
上下同欲 有的放矢破难题
与地铁单位交叉作业?管线产权单位众多?主动协调!施工任务重?时间紧张?加速!地下水位高?不允许降水施工?人工上!面对多种复杂的问题,解放路三标全体成员一体联动、深度融合,做到指哪打哪,高效执行。
位于北大街至胜利街高架桥下方的镇远桥遗址馆,镶嵌于两座高架桥基之间,同时位于地铁2号线大北门站正上方。建设时与地铁大北门站同时开挖,场地异常狭小,受道路及地铁站横纵坡影响,展览馆没有形状规则,一根筋一个尺寸,钢筋半成品加工复杂。而且和地铁交叉施工,展览馆作业面全部交付已经到了6月底,这就意味着项目要在100天的时间内完成馆身建筑和装修、地下管线、上方钢箱梁架设、桥梁附属等施工。面对艰难的攻坚战,项目部把时间、空间占满,利用地铁施工间隙见缝插针开展施工,哪里稍有工作面,立即就有人员设备进场施工。
普通挖机干不了,那就上长臂挖机;25吨吊车干不了,那就上80吨吊车。技术部门合理优化施工工序和方案,保证高架桥和展览馆同时施工,虽然增加了组织施工难度,但大大节省了时间。“调整架梁顺序,先架第三联,留出一半空间给展览馆施工,同时加粗加高钢箱梁支架,采用大吨位吊车架设钢箱梁,保证钢箱梁吊装的进度和安全。”项目总工程师晋建军在多次比选后确定了施工方案。
如今的镇远桥遗址馆已基本建成,相隔六百年的明代古桥和现代立体交通在这里形成了“桥、站、馆”共存的独特景观,历史遗迹得以保护,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党建助推 保驾护航促生产
“要让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共同攻坚,思想引领是必不可少的,工程的不断向前推进绝对是需要精气神的。”项目书记邓少博提出“紧抓党建工作、力促现场生产、合力提能增效”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行“网格式管理”模式,划分党员责任区,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切实推动党员攻坚克难。
项目党支部加强党员管理,整合党员资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将党建工作前移到施工生产第一线,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高效组织、协调、解决,确保事不过夜,为施工生产保驾护航;采取党员公开承诺、佩戴党徽亮明身份等形式,增强党员的仪式感和责任感,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员工攻破坚壁,达到整体推进的目标。
在胜利街路口,地下管线交错复杂,十多家单位同时施工,最大跨径56米的钢箱梁架设,施工风险和施工难度极大。项目以优秀技术人才和党员干部为核心力量,及时成立了党员先锋岗和青年突击队,努力攻克技术瓶颈、及时化解安全风险,先后完成了管线迁改新建、承台浇筑、墩柱吊装、路床整理等工作,为按期完工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把党建工作变成看得见的生产力,真正为施工生产起到服务和助推作用,这是我们抓好党建工作的初心和根本。”邓少博强调。
9月30日,解放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条见证太原时代变迁、承载太原历史记忆的通衢大道迎来了它的华丽变身,待年底地铁2号线通车运营,解放路将成为太原市第一条“地下、地面、地上”全面通行的立体交通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