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故事

您的位置:首 页> 文化品牌 > 项目故事 >

位置:首 页> 文化品牌 > 项目故事 >

95后也爱“唠叨”



发布时间:2024-11-16 02:45:37   
管理员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2024-11-16

图片


夜幕低垂,城市已渐渐进入梦乡,但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地下15米处,仍是一片灯火通明的景象。“防护用具都要戴好,夜间施工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工区项目玉村南路站现场负责人许世林每天“唠叨”最多的话。


图片

许世林(右)在现场开展隐患排查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2.66公里,起自玉村南路站终至东垣东路站,共设20座车站。项目负责承建其中三站三区间施工生产任务,全长约3.3千米。而许世林负责的玉村南路站,是全线的第一座车站,承担着大小里程段区间盾构接收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线施工的关键部位。车站周边分布着大量高层住宅和学校,人员密集,对安全环保的要求随之增高;还需下穿城市主干路,车流量较大,交通导改难度大;而其中最让许世林发愁的还是车站区域内盘根错节的地下管线,迁改的“难关”,涉及产权单位多,很多老旧管线没有图纸,这也给许世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根根地下管线就是城市的大动脉,除日常电力、通信、自来水管线外,还有各类燃气管线等,而它们的存在犹如一颗颗“地雷”,施工时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致命风险。95后的许世林虽然年轻,但已经是轨道行业的一名“成手”,毕业的6年时间里,他在多个城市的地铁项目中“摸爬滚打”,对各项工艺技术与管理方式已经了然于心,也让他对此次施工的风险有着更清晰的认知。“越是关键部位,越要慎终如始,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这是他接下车站建设任务时,常“唠叨”自己的一句话。车站地下情况不明,项目团队断不敢贸然行动,只能采取最原始、最保险的人工探挖法,小心搜寻着每一根管线,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提出合理的管线改迁优化方案,为管线做“手术”,将它们重新“牵线搭桥”或有效保护起来。在项目全员的细细寻找下,耗时23天,所有管线安全找出,“排雷”计划圆满完成。


许世林(右)在现场检查工程质量


可由于人工探挖的工作量大、耗时久,项目建设时间被一再“挤压”,而项目其他站点工作已经迅速铺开,一向要强的许世林,定然不甘落后。“施工现场既是战场,时间节点就是命令。”许世林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遵循“整体出发,全面规划,主辅结合”的方针,日夜干、三班倒,就这样,玉村南路站主体结构施工迅速铺开。2台天泵,20台新能源纯电混凝土搅拌车“连轴转”,风险隐患也随之增多。因此,许世林的身影就没再“缺席”过,每日的班前教育、巡查中的叮咛嘱咐、发现隐患时的喋喋不休,就这样他爱“唠叨”的名号也在一线打响了。产业工人老李经常和爱碎碎念的老王开玩笑道:“咱工地的小许,居然比你还要唠叨。”但正因为这样的唠叨,玉村南路站进度奋起直追,从落后到名列前茅,安全顺利完成主体施工任务,真正做到了“快工也能出细活”。


玉村南路站主体封顶留念


抓好每一道工序、每一处细节。许世林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所负责的每项任务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每次深夜让他早些回去休息,他总是龇牙笑着说:“年轻人,就应该敢想敢拼,只要心中有目标,我就不觉得累。”


这里是城市建设的最前沿,也是无数建设者挥洒汗水、攻坚克难的战场,也是像许世林这样的青年向着梦想前进的地方。


来  源 |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项目

作  者 | 刁晓萌、朱守英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